2016年8月10日,“2016中国能源互联网大会暨智慧能源产业博览会”在河北秦皇岛国际展览中心召开,输配电小编有幸参加了这次博览会。会上,在中国工程院院长和副院长杜祥琬先生在“中国能源互联网的‘三化’‘两结合’”演讲中提到,充电桩作为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环节,它的发展备受关注。那么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,充电桩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无线充电方式。听到这里,小编不禁有些困惑,既然无线充电是充电桩的归宿,那么现在建设的充电桩、充电站等充电设施又以何种身份而存在呢?我国不断的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在这种观点下,充电桩市场是否收到了打击?将会如何发展呢? 国家规划的充电桩市场 就目前而言,我国对充电桩建设的态度是积极的。中央采取桩站适度先行的建设战略,近看国家能源局2016年建设规划目标,“建设充电站2000多座、分散式公共充电桩10万个,私人专用充电桩86万个”,远看发改委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(2015-2020年)》显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目标是“到2020年,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.2万座,分散充电桩480万个”。 截止到目前,已经有18个省(包括直辖市)、16个市出台了有关2016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实施规划的政策,覆盖了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江苏、山东、青海、安徽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南、云南、上海、海南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重庆、浙江18个省市,广州、沈阳、运城、泸州、哈尔滨、西安、潍坊、衡水、郑州、石家庄、惠州、无锡、杭州、常州、温州、东莞、宁波、铜陵共18个市。(数据截止到2016年7月20日,输配电小编之前有一篇关于一文掌握各省将建充电设施数量的文章,里面对于各省充电设施建设数量进行了一一细数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。) 企业充电桩市场的规划 众所周知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速度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推广进程,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面临着“车多桩少”的状况。截止到今年6月份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7万辆,并实现1倍以上的同比增幅,但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的增长,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充电需求,从而制约着电动汽车的推广。以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∶1这一标准来看,当下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,存在着巨大的增量空间。在这样的大前提下,在我国多项充电设施政策的指导下,充电桩行业将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助推下迎来爆发式的增长,并蕴含着千亿的市场空间。 也正因为如此,充电桩企业纷纷行动起来。早些时候,我国充电设施建设、推广的主要角色是国家电网等几大国企,主要形式是具有多个充电车位的充电站。近两年来,随着政府将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向民营资本开放,催生出特来电、聚电、星星充电、电桩等一大批后起之秀。 特来电是上市公司青岛特锐德的子公司。AutoKol从其官网获悉,特来电目前已经覆盖全国115个城市,拥有充电终端4.2万个。该公司总经理崔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2016年的计划是将充电终端规模扩大至20万个。在被问及如何实现2016年的年度规划时,崔群痛快答道,“建终端,跑马圈地,继续烧钱”。在他看来,资金不是问题,“资本市场上有的是钱,关键是有没有做事的人”。 而一家名为“电桩”的创业公司,其成立不过一年半的时间,就在全国119个城市建成约3000个充电目的地。而且,2015年9月,电桩还“榜上大款”,获得乐视数千万元的投资。 依托于万帮集团的星星充电目前涉足的城市并不算多,它采取的战略是,先在部分城市扎稳脚跟,继而逐步推广至其它城市。比如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常州等首批布局的城市目前都已经拥有1000个以上的充电桩。成立仅一年多的星星充电,其“野心”也不可小觑。其计划在三年内滚动投资45亿元,在全国范围内建设25万个充电桩,形成规模化和城市充电网络群,并于2020年扩大到100万个。 北汽新能源已完成建桩5300个,建桩率超过五成。其中2254个为家用私人充电桩,2156个为社会公共充电桩,另有890个充电设施为工信部、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及恒誉租赁、出租车公司等社会服务机构所建。这意味着,北汽新能源在占据着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,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也雄踞行业之首。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“第二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”上,全国政协副主席、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,到2015年底,我国已经建成充换电站逾3600座,公共充电桩逾4.9万个,这还不包括没计入统计的家用充电桩数量。